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台灣的動漫產業

動漫產業發展三不管 闖國際靠自己
自由時報特稿

  這邊來說說自己對這篇評論的感覺吧,它在我心中激起了一些漣漪,有些想法一吐為快。純屬抒發感想。


  我還依稀對小時候,那時的中影文化城的繁榮有些印象,那個國片昌隆繁盛的時代。只是接下來國片產業便陷入一片沉寂,國片失去票房,再也不是外片的對手。十幾年後,導演魏德聖終以海角七號成功扭轉國片的形象,國片也由過去港片為主轉變成真正的台灣片。魏德聖的成功,絕對會成為台灣電影史中不可抹滅的一道註記。

  台灣電影業在海角七號前也是一樣難以得到政府青睞,業界的大家自求多福。在那段時間,撐不下去的電影公司只好歇業、關廠、倒閉,導演、編劇、演員只好各奔東西。導演無法拍攝新的電影,沒有新的國片得以上映,即使有了也乏人問津,台灣電影產業進入了黑暗期。當海角熱潮席捲全台灣後,終於讓大家看見了完全不同以往國片的台灣電影,台灣電影業才終於露出一道許久未見的曙光。這道光芒如此璀璨,真的,真的照亮了台灣電影的未來。

  我對台灣動漫也有和台灣電影一樣的看法。小時候一邊看著台灣海盜版(未經日方授權的,或是台灣不知名漫畫家原創劇情掛原作者名稱出版的山寨版,當年一本5塊或10塊在雜貨店賣的那種)小叮噹、一邊看著台灣漫畫家如易水翔麟、敖幼祥等人在雜誌上連載的漫畫時,我一直覺得台灣漫畫家真的好厲害,同樣有淚有笑有感動,還帶了台灣特有的梗。不管是四格或是劇情連載漫畫,都不會輸給日本的漫畫家,和現在相比下實在是熱絡的時期。

  十幾年來,當年台灣漫畫家的表現舞台卻日益匱乏。網路上大多由新興的插畫家和圖文作家稱霸,在雜誌上的連載作品也大多被日本漫畫家的作品取而代之,多年來台灣動漫界的情況就和當年的國片一樣慘淡。當同人文化在日本日益茁壯的同時,台灣的動漫產業卻日落西山。這段台灣同好自日本引進同人文化正待發展的時刻,台灣動漫業卻缺席了。

  少了動漫產業的扶植,台灣同人許多年來一直原地踏步,既無法像日本同人那樣能從為數眾多的本國原作衍生出新作來進行二次創作,原創作品也沒有多少曝光的管道,一直都只能停留在同好間的交流,沒有太多商業化的路徑,也沒有多少同人展和比賽的舉辦,來自日本卻沒有日本的各項發展措施,而這本來應該是由動漫業界透過招募、比賽、培訓等管道來選拔與栽培有潛力的業餘與同人作家使其有方向、有路徑通往職業道路的,本來應該是要由動漫界來引航領導發展的,本來應該會是一個正向循環的,但這對已自身難保的台灣動漫產業來說實在是沉重的負擔,只能舉辦寥寥無幾的競賽和選拔,無法提供大型和常態的活動,無法成立能真正運作的組織來處理相關事宜,也難以深入尋找有興趣的人才,導致喜好動漫的觀眾就只能是觀眾,沒有夠多的管道引領有興趣的觀眾進一步成為製作者。真的相當可惜。

  動畫家出身、目前日本最受矚目的新銳動畫導演之一「新海誠」,像這樣能身兼動畫製作多職(原作、編劇、分鏡劇本、原畫、美術總監、導演等)的高手不是突然蹦出來的。未曾經過美術與動畫專業訓練出身的新海誠,當年憑一己之力製作出了難以企及的高水準作品、從而獲得日本動畫競賽大獎的這段事蹟之所以有機會真實發生,除了新海誠本人投注了相當大量的力氣在動畫學習上,日本的動漫產業環境優良、資源豐厚、管道充足,也是催生這種人才的重要原因。台灣目前的情形難以催生獨立製作者,許多人都是各自努力,在沒有引領、沒有資源與沒有協助的情況下盼望能闖出一片天,期待「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刻。

  台灣動漫產業幾乎是台灣電影業的翻版。目前的動漫產業和過去國片荒廢沒落時期相比稱不上是太好:漫畫只能靠少許出版社和為數不多的幾場同人活動撐著(但至少已成固定活動);短篇動畫多屬獨立製作,沒有太多的舞台表現;長篇動畫則是全部陣亡,尚未有任何得以誇耀的地方。現在,台灣電影業已成功翻身,那麼台灣動漫業還需要多少時間和什麼樣的契機才同樣能翻身呢?何況動漫還背負著被汙名化的罪名,以及被視為小孩玩意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你也許永遠也不會聽到「都幾歲了還在看電影」,但你曾經聽過多少次「都幾歲了還在看卡通」這樣的質疑呢?即使動畫和電影探討的是同樣的主題,只在於表現形式的不同,但對動畫還是少不了這樣的刻板印象。此外,加上社會對部分過度激烈的同人活動的負面觀感又強化了這份感覺……等原因,在種種因素下,使得讓動漫產業翻身和讓國片翻身相較之下,難度又高了一層。

  我不願把問題說是台灣動漫是不是「有可能」像台灣電影那樣翻身,而說是台灣動畫「還需要多久」和「什麼契機」才能翻身,畢竟我和許多人一樣,還是會盼望撥雲見日的那一天到來。目的不是為了強調本土驅逐外來貨這種或許帶有政治意味的操弄,而是看到動漫產業的振興,以及產業振興後帶來的新週邊商機成為正向循環,就如同電影產業復甦帶動電影景點的觀光風潮與周邊商品熱銷,而熱銷又帶動從業人員創造新作品、催生好國片那樣,形成雙贏的局面。目前有一些圖文作家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購買周邊商品的熱潮絡繹不絕;更有打入國外圈子的漫畫家,實在是令人高興的發展。雖然動畫界尚無太大的動靜,但希望這些都能為台灣的動漫產業注入更多的活力。

  我不是產業分析的專業人士,也無意苛責誰,但從我這不怎麼勤勞追作品的業餘愛好者來看,我還是盼望台灣的動漫產業能和中日韓一樣蓬勃發展,超越與否則屬其次;政府的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來得有價值。台灣動漫,不能期待出現一位新海誠或再次出現一位魏德聖來拯救;而現在的狀況與環境更盼不到,一位宮崎駿的誕生。

Plurk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