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追尋自己的夢想

  「夢想」是個很抽象、卻又很清晰的矛盾字眼。小學時的作文曾經寫過「我的夢想」這樣的題目,和「我最重要的人」、「我最珍貴的東西」、「我最想感謝的人」等等一樣,可以算是作文經典題目了。多年後的今天,雖然當時的作文簿並不在手上,不過還是依稀記得自己的夢想——成為科學家。



  當時覺得科學家好厲害,不但懂的東西好多、可以穿著帥氣的白色制服、受人家尊敬、還可以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真是個棒到不行的職業。這個念頭伴隨了我許多年頭,雖然並沒有特別朝著成為科學家的方向努力,不過那卻是我小時最期盼的未來模樣。


  和過去比起來,現在的夢想既現實又無趣:不是希望能有個可愛的女朋友,不然就是希望能錢能多一點——與其稱為「夢想」,其實更像是「慾望」。果然還是會隨著年紀增加,夢想也漸趨黯淡嗎?是的,的確就是這麼回事,現實的情況會把自己拉回來,而不允許天馬行空的夢想胡亂奔馳——那樣的夢想,現在被稱之為「白日夢」——長大,就是一件這麼無聊的事。


  不過,我還是想耍賴,想搬出放在內心的那份天真與單純。天真與單純繼續支持著我勾勒出對未來生活的嚮往,縱使現實上離那副模樣有著不小的距離——不過和小時候不同的是,似乎,有一條若有似無的道路,可以通往那個地方,可以真正地抵達那個地方,讓夢想不再只是夢想,而真正成為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實際東西。


  怎麼辦到的?長大雖然無趣,不過也不全然是壞處。在帶走自己年輕稚嫩夢想的同時,也留下了兩樣寶貴的東西——經驗與理性思考。在建構夢想時,這兩樣東西會給些建議:這樣的夢想實際嗎?是否需要作些修改?該怎麼做才能接近目標?這樣做有哪些優缺點?……等。有了理性思考的輔助,就能規劃出一條可行的道路,指引出最有可能實踐夢想的方法;若是再擁有豐富的經驗,更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這兩樣東西,都只能透過時間才能逐漸累積。


  所以呢,夢想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是否荒誕可笑,而是該怎麼去實踐它,以及是否有實踐的勇氣。夢想之所以稱為夢想,我想是因為它看起來如此遙不可及,遙遠到令人覺得幾乎難以實現。那麼,換個小一點的目標如何?現在暫時不要想賺幾千萬,先想想看怎麼賺個幾萬塊如何?從幾萬塊變成幾千萬看似有些不切實際,不過這邊的「不切實際」指的是一夜醒來後,幾萬塊就自動增值變成幾千萬;那若是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百萬->幾百萬->上千萬這樣的順序的話,這樣或許比一開始實際多了。中間的箭號該怎麼跨越需要經驗與理性思考的幫助,它們都可以增加找到路的機率與勝算;和光是想著要賺錢卻要錢自己長大比起來,這似乎來得可靠些,也來得踏實些。


  夢想在小時候也許真的比較抽象,不過長大後卻有機會讓它成真。我依舊有機會成為科學家,不過這時左右這夢想的很大一部份卻在於自身的意願。年輕人有追夢的權利,不過誰說年紀大就不適合尋夢了呢?年紀大了,有風險的顧慮,怕失去了安穩的生活,也需要照顧家人的生活,所以不願貿然行動,這我是絕對認同的,只是我更覺得,還有風險更低的途徑來實踐夢想,而非一次就完全轉換跑道,放棄現有的一切事物。


  打算當個畫家也需要從繪畫開始學起,想成為演奏家也得從樂器開始練習,在學習到一定程度前就先改行的話,風險就會不小。準備充分、蒐集足夠資訊後,再考慮是否適合實踐夢想,這是最保險的方法;而之後左右自己的,就只剩下實踐的勇氣了。


  若是已經到達這樣的程度,請勇敢說服自己——追尋夢想。

Plurk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