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2008台灣總統大選.續

  這篇文章應該是近期最後一篇和政治相關的文章了。



  昨天下午四點多開始開票時,便待在電視前盯著開票進度;從馬蕭配小贏幾百票看到最後大勝兩百二十一萬票餘,算是全程目睹了。從開票初到最後結果出爐的這段期間,馬蕭配的總票數便持續穩定領先,而這股領先的氣勢也順利地維持到了最後,沒有呈現太大的拉鋸戰。當開票經過一個多小時,看到馬蕭配領先超過一百萬票時,其實對這麼明顯的領先優勢著實有些訝異;當領先超過兩百萬票時,這時關心的焦點幾乎已不在誰會當選,而是馬蕭配究竟會贏多少票了;果不其然,馬蕭配最後大勝長昌配兩百二十一萬票餘,人民用選票給了民進黨一個震撼教育。這樣悽慘的結果對民進黨的打擊與1月12日的立委選舉相較之下,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進黨內有許多人才,但在黨的錯誤戰略指導方針下被埋沒了。立委選舉敗選後,謝長廷立即開始積極聯繫各方人士,頗有尋求和解與共同打拼的意味,這時候「逆境打拼」的意味反而更為濃厚;到了選戰後半,謝陣營猛打馬英九的綠卡與對兩岸共同市場政見的批評;維新館踢館事件後,多了一黨獨大與獨霸的議題;西藏鎮壓事件後,「恐中」、「別讓台灣變成下一個西藏」變成了謝陣營強力放送的議題;莊國榮口無遮攔的粗俗發言與江霞偏頗性的族群對立言論,很明顯的成為了壓垮謝陣營的最後一根稻草;敗北其來有自。


  一路看來,謝陣營主要的選戰策略並非強調自己的政見為何,而是批評馬陣營有多麼糟糕。我雖然覺得這並非不可,但他們錯在把批評對手作為選戰主軸,而且批評的焦點並非在對手的政見,而是雙重國籍,最重要的政見發表卻放在次要的地位。雙重國籍該不該打?應該。但是它是不是比民生經濟還要重要的議題?不見得是。這次選舉,我對謝長廷的印象大都是他在電視上批評馬英九的樣子,對馬英九的印象則是他忙著解釋對手拋出來的質疑與維新館事件後不斷的道歉。


  至於文宣廣告,我一直都是相當討厭攻訐文宣的,這次兩黨都不遑多讓都推出了不少互相攻擊的宣傳廣告,但不可諱言的,這次兩黨也推出了不少正面的政見宣傳廣告;馬陣營的廣告令人有光明未來的大好願景,謝陣營的廣告則走貼近人民的平易親近路線。和批評對手的廣告相較之下,我對這些廣告的印象較好;如果無法帶給人民一種「未來依舊光明,現在苦一些也值得」的願景,就國家領導者候選人所扮演的角色來看,就算是失敗了。


  此外,這次選舉開票進度和2004年相比之下,雖然同樣是人工唱票與計票,不過效率感覺比上次進步多了。在選務工作正式完全電子化之前,能有這番效率實在值得讚賞;而整個選舉能和平落幕、沒有發生太大的爭議與抗爭也相當值得稱許。


  昨天,在台灣人民與世界的關注下,第十二屆正副總統已經誕生了,他們將擔任未來四年這塊土地的領航者;要是他們無法達到民眾的期望,被拉下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這是國民黨絕對不可輕忽的。懇請得到七百六十五萬九千零十四位選民支持的馬英九與蕭萬長不要忘記,你們還沒得到另外五百四十四萬四千九百四十九位選民的認同。希望新總統與新政府能帶領台灣人民跨越黑暗,邁向光明的未來,台灣能國運昌隆,再度成為世界所關注的經濟奇蹟。

Plurk this!